1948年9月,濟南城外的炮火震天動地,硝煙彌漫。許世友站在指揮部內,拿起話筒,聲音洪亮而急促地喊道:“老宋,西邊必須加速行動!再不動,東邊的九縱就要突破,打到王耀武的司令部了!”電話那頭傳來的是宋時輪那熟悉的聲音,他和許世友同樣是赫赫有名的戰將,性格剛烈,脾氣火爆。這一聲呼喊,帶著的是戰友之間的焦慮與催促,既是命令,更像是一種深深的擔憂。此時,濟南戰役如火如荼,華東野戰軍正在展開一場硬碰硬的攻堅戰。許世友負責指揮攻城,而宋時輪則帶領西線集團,雙方有著深厚的戰友情誼,然而,兩人的性格都不容易相互妥協,如何合作也成了一個挑戰。
令人意外的是,原本在粟裕大將的作戰計劃中,攻堅濟南的主力并不是許世友。當時,許世友由于后方養病的原因,并未參與戰前的具體部署,甚至有說法稱,他對自己在之前任務中的一些安排心存不滿,因此未能參與初期的作戰規劃。粟裕的計劃中,攻城任務本由其他指揮官承擔。然而,當這份作戰方案送到毛主席手中時,主席猶如一名老練的棋手,敏銳地問道:“許世友同志在哪里?”這一句看似隨意的提問,最終改變了整個戰役的指揮格局。毛主席的親自指示,要求許世友擔任攻城主指揮,開始了他的“濟南攻堅戰”。
這一決定瞬間讓戰局變得更加充滿變數。粟裕迅速調整了戰術部署,緊急將許世友從后方調到前線??梢哉f,許世友之所以能夠擔任這一重任,首先是因為毛主席對他的深厚信任與支持。而這一點,也為他之后與宋時輪的互動埋下了伏筆。畢竟,許世友的“攻城總指揮”身份,是從最高層直接授予的,這本身便帶有極高的權威性和不可爭議的決策力。
展開剩余69%戰役開始后,許世友和宋時輪的部署是“東西對進,鉗形攻擊”。宋時輪負責西線的進攻,而許世友的老部下聶鳳智帶領的第九縱隊則擔任東線的輔助任務。然而,戰場的形勢總是變化莫測,國民黨守將王耀武的判斷相當精準,他清楚我軍可能會從西側進攻,因此把最重的兵力和最堅固的工事都部署在西線。王耀武的算盤打得很響,但他未曾料到,聶鳳智這個不按常規出牌的悍將,竟然把“助攻”的任務變成了“主攻”。
聶鳳智帶領九縱如猛虎下山,迅速向濟南東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。東線的炮火震天,戰斗一度打得天昏地暗,進展異常迅速。與此同時,西線的推進卻相對緩慢,由于敵人的防御極為堅固,宋時輪的兵團進展受阻,戰況陷入了僵局。此時,許世友坐不住了,東邊的戰況火熱,西邊的進攻又未見突破,他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,心里焦慮萬分。為了鼓舞士氣并加快進度,他拿起電話打給宋時輪,先是給予肯定:“老宋,九縱打得好,我知道你們西兵團也不是吃素的,山東的老鄉大蔥煎餅可不是白吃的!”這樣一句話既點出了東線的勝利,又不失幽默地安撫了西線的指揮官。
宋時輪這個人物自然不會輕易服氣,但他深知戰局的緊迫。許世友接著又補充道:“十縱推進不錯,但三縱的速度要快一點!”話中的潛臺詞很明顯,十縱是宋時輪一手帶出來的王牌部隊,素有“排炮不動,必是十縱”的美譽。通過稱贊十縱,許世友不僅給予了宋時輪應有的尊重,也巧妙地暗示他要盡快加速三縱的進攻。
隨后,許世友語氣變得嚴肅:“老宋,現在形勢緊急,必須采取行動,派部隊穿插控制機場,切斷王耀武的空中補給!”這是一道直接而緊迫的命令,許世友深知,如果自己直接命令,宋時輪很可能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。于是,他巧妙地提到了粟裕:“這可不是我老許的意思,是粟司令的命令!”一提粟裕,立刻改變了事情的性質。粟裕作為華東野戰軍的最高指揮官,他的命令就是軍令,任何人都不敢輕易違抗。此舉讓宋時輪立刻意識到形勢的嚴峻,不得不服從。
電話那頭的宋時輪沉默片刻后,立刻表態堅決執行。為了緩和氣氛,許世友最后還打趣道:“等仗打完了,我給你留點好酒慶功!”宋時輪亦毫不示弱,笑著回道:“算了吧,你這饞貓,哪還能剩下酒?”兩位虎將話語間的笑聲頓時讓之前的緊張氛圍消散殆盡。
電話掛斷后,宋時輪果然沒有再猶豫,迅速指揮西線部隊展開了進攻,最終,東西兩路大軍齊頭并進,八天八夜后,濟南城徹底解放。這場勝利不僅僅是戰術上的勝利,更在于許世友那番洞察人心、靈活運用指揮藝術的高超技巧。他在剛性軍令和柔性人情之間的精準平衡,使得這場戰役的指揮更加得心應手,展現了一個戰將的智慧與魅力。
發布于:天津市通弘網配資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