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領子的結構設計與制作工藝
姚莉萍 東華大學
衣領是服裝部件中最引人注目且造型多變的部件。 現代服裝工業的飛速發展,對服裝結構設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;服裝結構設計的實質是二維(2D)面料與三維 (3D) 人體曲面進行擬合,也就是三維曲面與二維平面的 可逆轉換問題。在現有的結構設計中,采用的是近似處 理的方法,較多地依賴設計師個人的經驗,具有很大的 隨意性。服裝結構設計研究要向更深層次發展就必須充 分運用數學工具,對現有的服裝結構3D-2D 轉換的近 似處理方法進行科學的論證總結,建立數學模型,并形 成統一的服裝結構理論體系,為計算機紙型設計技術實 現自動化提供理論基礎。
2領型的結構設計方法
2.1衣領數學模型
衣領由底領和翻領構成。底領遮住人體頸部,翻領遮 住底領和人體肩部一部分。h,3,14分別為底領上口線、底 領下口線和翻領外輪廓線, l2為基礎領窩線;SL 為肩線; nf,nb,ns 分別為底領前部、后部和側部的寬度;mf,mb,ms 分別為翻領前部、后部和側部的寬度;α為側底領與肩線 SL 的夾角;β為翻領面與肩線SL 的夾角;底領上口線11和 下口線l3的左側頸點、右側頸點、前頸點和后頸點分別 為In,ltr,1,1b和/31,I3r,l3+,i3b。翻領外輪廓線14的左肩側點 為I41,前領點為14f和I’4f,右肩側點為14r,后肩點為14b;上領 口線1 和下領口線l3控制底領面,上領口線l1和翻領外輪廓 線|4控制翻領面(圖1)。
展開剩余86%圖1 衣領數學模型
2.2平面裁剪
平面裁剪法來繪制領片是最常用的方法,它通過一 定的制圖步驟或運用紙樣切展手段來配領,簡易快捷,適 合裁剪普通的式樣,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。才智服裝
2.2.1領片單獨繪制法
該方法常用立領、定型款式的裁剪, 它采用領片下 端的起翹量來表達領型的結構條件,起翹量越大,領片彎 度越大。繪圖方法實例見圖2。
圖2領片單獨繪制法
2.2.2衣領片與衣身前片相連
該方法常用于各種翻駁領、翻領、帽領等款式的裁 剪,又分為衣領與衣身整體相連和部分相連兩部分。此 種制圖方法采用領片向后傾斜的肩領倒伏量來表達領型 結構條件,倒伏量越大,領片松度就越大。繪圖方法實例 見圖3。
2.2.3肩縫重疊法
該方法常用于領座較低的坦領。前、后衣片兩肩部 分重疊量越大,領口線的曲率越小。在實際組裝中,因領 口線的實際曲率遠遠大于領片底片領線的曲率,從而使 領口與領片之間產生牽拉力, 促使領片自然形成微隆的 底領部分。才智服裝繪圖方法實例見圖4。
2.2.4紙樣繪制法
該方法是通過對紙樣的切割、展寬、變形、修正來 完成設計裁剪過程的。這種方法常用于各種波浪領、皺 褶領等形態較為特殊的衣領造型,手法靈活科學,最常見 于原型式裁剪。
垂褶領:在基本型結構上將垂褶所在部位剪切、拉 展畫出垂褶量,最后在保證翻折領輪廓線長度、裝領線 長度、翻領前寬的條件下,將圖形整理成所需的垂褶型 翻折領結構。
波浪領:作領片造型線,將剪開線分別加放設定的 松量,然后用平滑的弧線連接各加放點,畫順外口線, 完成領件的結構制圖。
2.3立體裁剪
立體裁剪是創造衣領式樣的另一種很有特色的方 法。它是根據頸部形態, 用布料直接在人模或上體上進 行衣領造型并裁剪,具有按設計意圖造型,并可直接觀察 配領效果的優點。它是目前用來解決各種復雜領型的理 想方法。
2.3.1 翻折領的立體造型
此款領型的造型特征是翻折領的翻折線造型為直 線,而翻折止點較高,穿著時衣領可關可開,是常用的 翻折領造型之一。其構成方法與步驟如圖5所示。
制圖步驟:
(1)取45度斜裁布料,長=N/2+5cm (預留量)、寬
=n+m+8cm (上口預留量為3cm, 下口預留量為5cm)。 先剪去后領部分的下口余量。
(2)將領布樣的中線固定于衣身后領窩中心處,并將 后領上口的余量折疊。
(3)將領布樣的前部邊固定、后邊翻向正面,觀察翻折 線的形狀是否滿意,然后向反面修正或繼續固定領布樣。
(4)將領布樣的下口剪準確。
(5)將翻領翻向正面,并畫出造型標志線。
(6)將多余的布料折向反面或剪去。
(7)最后作成的翻折領前視圖
2.3.2翻駁領的立體造型
翻折線為直線,翻折止點較低的翻折領。此款領型 的造型特征為常見的領造型之一。本例款式俗稱西裝 領,造型既活潑又嚴謹,是衣領設計的典范。其構法與 步驟如圖6所示。
· 41 ·
制圖步驟:
(1)取長=N/2+8cm、 寬=n+m+5cm 的橫向布樣, 在后領處剪去深=5cm, 寬=8 . 5cm (后領窩寬)作成基礎 領樣。將基礎領樣后部安裝于衣身領窩上,注意只安裝 至肩頸點(SNP) 附近。然后將后領上口余量折疊。
(2)將后領翻折線翻折,并觀察后領部是否平整。
(3)用標志線作出衣身的駁頭造型,然后剪準駁頭。 將基礎領樣按駁頭的翻折線形狀折疊一致后安裝于衣身 領窩線處。注意,要求基礎領樣的翻折線與衣身駁頭的 翻折線必須成一條直線。將基礎領樣的前端與駁頭復合 一致。
(4)在基礎領樣上作標志線,并按標志線作出外輪廓 造型,注意造型整體美觀、協調。
(5)剪去標志線外端的多余布料,作成最后完成的領 樣 。
(6)再次檢查最后完成的領樣整體造型。
3領型常用的工藝技法
服裝制作的工藝技法是實現服裝形式美的要素之一, 對設計者來說,精通各種工藝技法尤為重要,衣領制作中 常用的工藝技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。
3.1熨燙歸拔
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成型手段。織物具有彈性、熱可 塑性,在制作過程中,運用此法能使平面的衣領裁片轉化 成具有立體感的造型。例如,西裝駁領通過歸拔工藝,縮 領片中部,稍拔領片的外圍與衣部,使成型的衣領與脖頸 更加貼合,效果美觀而自然。
3.2緝明線
這是一種常用、最簡易的裝飾手法,它能美化衣領的 外觀效果,同時增加牢固度,明線有寬窄之分,用線也有粗 細之別,通常冬裝的衣領明線較為寬大,夏裝衣領的明線 較為細窄。
3.3鑲拼包滾
這是一種傳統的裝飾技藝,可用于各種服裝。鑲拼即 是用花邊、織帶、皮革甚至動物毛皮等裝飾材料,鑲縫在 衣領邊緣上,也可采取不同顏色、圖案或質地的面料進行 組合拼接;包滾即是用細條包光衣領的邊緣部分,又分夾 牙和包邊兩種形式,用料寬度較窄,顏色和質地與面料相 同,相近或是呈現對比。
3.4抽榴打桐
對布料實行抽褶打祠,是衣領設計中運用非常廣泛的 一種手法。褶是無規律的皺紋,隨意優雅;祠是一種有 規律的打褶方式,相對規范。抽褶打祠會使平淡無奇的 造型產生嶄新的視覺效果,是最常運用夏裝衣領的設計 制作,尤其采用輕薄柔軟的面料效果最佳。
3.5裝飾刺繡
衣領上采用刺繡作裝飾就會產生雅致感或豪華感,能 大大增加服裝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。刺繡有手繡和機 繡兩種方式。它采用絲線或亮珠等在面料上繡出一定的 圖案來增加裝飾的美感。刺繡的手法多種多樣,風格也 各具特色,如刺繡、白繡、補繡、雕繡和珠繡等。
3.6鏤空編織
在材料上挖洞或鏤空編織,也可抽出織物部分經紗或 緯紗,讓材料有意出現一些空洞使肌理紋樣產生變化。鏤 空的部分還可用透明的材料或珠子連接,形成虛實相間的 視覺效果。這種手法運用到服裝的衣領上,有些能給人以 粗獷的感覺。當然,在運用這一技巧時,同時要注意比例 美,鏤空部分與未變化部分之間應用適當的面積差,仍然 要符合美的比例。
4小結
通過以上綜述可以得出,領子在服裝中雖然占有率不 大,但部位重要,作用甚大,所以在進行領型結構設計時,首 先要弄清該款領型屬于哪種類型,其次采用相應的結構設 計方法,最后選取合適的工藝制作方法,只有這樣,作出來 的成品服裝領型才能體現設計者的意圖,達到技術性、 工藝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。
參考文獻:
[1]劉瑞璞,劉維和.女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技藝[M],北京:中 國紡織出版社,
[2]張中啟等.領型結構設計的研究[J], 四川絲綢
[3]張文斌.服裝結構設計[M],中國紡織出版社
[4]王秀芝,徐靜。領子造型與頸部運動適應性研究[J], 國際 紡織導報,
[5]立體裁剪與工藝系列教程 — 一 領子立體造型
發布于:湖北省通弘網配資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